你现在所在的位置:外埠水利
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整建制设立村级水管员
2013-04-03
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整建制设立村级水管员
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管护体制初步建立
宿州市埇桥区325个村目前已经全部配备了村级水管员,成为安徽首家整建制设立水管员的县区。全区村级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管护体制的初步建立,为做好全区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工程管护奠定了基础。
农村体制改革后,小型水利工程形成只建不管或有人用无人管的局面水资讯网
宿州市埇桥区是个农业大区,人口183万,耕地面积223万亩。区内有河道27条,大沟119条,中沟959条,已治理易涝面积127万亩;灌溉和排灌结合站336座,小型水库29座,塘坝220座,河道、大沟控制工程52处,机井1.2万眼。全区有效灌溉面积151.64万亩,旱涝保收面积88.8万亩。
近年来,埇桥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累计投入资金4.12亿元,疏浚大沟63条、中小沟4500条;新建恢复桥涵4.3万座;新打机井1753眼,恢复机井2459眼;完成综合治理小区91处,改造村塘52面;水库除险加固20座。全区改善除涝面积71.9万亩,新增或改善灌溉面积37万亩。
“我区是个农业大区,水利工程对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生态环境起着巨大作用。但是,我区基层水利服务体系不健全,重建轻管现象普遍存在,水利工程损毁问题日益突出。”埇桥区政府副区长吴绪峰说。
2001年乡镇水利站机构改革前,埇桥区原29个乡镇水利站共有 187人,是区水利局的下属单位,在水利局统一领导下开展各项水利和多种经营工作。改制后,由于水利站属于乡镇统一管理,基本形成了与业务部门断线的局面,大部分乡镇水利站人员被抽调包队,不能专职干水利,对水利工作有一定影响。有的乡镇办公场所和经营场所被开发或卖掉,致使水利站自身运转越来越艰难。
安徽省农村体制改革后,农村土地由集体经营转变为农民分散经营,已建成的农村水利工程由于管理体制没有理顺,产权归属不明确,国家、集体、受益农户三者的职责和义务没有明确的界定,导致农村水利工程建、管、用相互脱节,管理主体缺位,乡镇水利站管不了,村级集体无钱管,农民群众不愿管。除大中型水利工程有专门的管理机构和人员外,大部分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基本上无专管人员或根本上就没有人管,形成只建不管或有人用无人管的局面。
“要管好农村水利设施,首先要解决人的问题,就是要落实有人去管的问题。有了一支完善的村级水管员队伍,就为管好农村水利设施打下了坚实基础。”省水利厅农水处处长韦金保说。
埇桥区支河乡采取财政补贴设置村级水管员,为建立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管护体制积累了经验
为解决农村基层水管人员缺失、村级水利设施无人管的难题,2010年埇桥区支河乡采取财政补贴,在10个村设置村级水管员,并落实了村级涉水事务的管理主体和责任,为村级水利设施良性运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埇桥区支河乡设置村级水管员的做法更为建立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管护体制积累了宝贵经验。
人员怎么定——从严选聘村级水管员。支河乡村级水管员以村为单位,每个村配置1名村级水管员。水管员自愿报名,村“两委”择优推荐具有初中以上文化,且长年在家务农,热爱水利工作,有责任心,能够承担水利各项任务的村民,并在村内张榜公示,乡里审批,报区水利局审核并备案。
经费怎么来——财政给予补贴。乡财政各按每人每月100元的标准补贴村级水管员,年终考核为“优秀”的,年终还将给予奖励,同时,还统一为村级农民水管员配备了必要的工作用具。水资讯网r!BR6BQ A$G ~
技术怎么练——培训上岗。选聘的村级水管员必须经过防汛抗旱基本知识、水利工程日常维护、农村饮用水管网巡查、水行政执法等知识和技能培训,培训合格后上岗。
事情怎么干——明确职责。乡里制订了村级水管员队伍建设实施意见,组织了村级水管员的上岗培训。乡水利站负责对村级水管员进行技术指导。村级水管员负责村级公共水利设施(村级渠道、汪塘、泵站、堰坝、河道和饮用水管网)的日常巡查、管理和维护,农村节水工作和水资源保护,农村水利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和上报等工作。村“两委”配合乡水利站负责村级水管员的管理和考核,并与村级水管员签订管护责任书。
工作怎么延续——落实管护制度。为促进水利设施管理工作的正常化和加强对村级水管员的管理,支河乡建立了巡查制度、督察制度、学习制度、例会制度、值班制度、奖惩制度,有效地把水利设施管理工作落到实处,也使村级水管员的职责得到切实履行,同时不断地提高了村级水管员的业务政策水平。
支河乡通过乡镇水利站、村级水管员的建设,使分布在各村众多水利设施使用情况的信息反馈及时了,建设有针对性了,管理更高效了。几年来,支河乡先后治理了路湖小区、曹庄小区和鸭湖小区,累计治理面积近2万亩,受益人口1.5万人;新建排灌站3座,开挖大沟1条、中沟58条、小沟48条、田间地头沟187条;新打机井90眼,工程总投入688万元。目前,全乡拥有乡村排涝站15座、机井837眼、桥涵闸509座。
推支河乡典型经验,建立村级水利设施管理的长效机制
2010年11月13日,埇桥区政府在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动员会上及时推介了支河乡的典型经验。
3月24日,埇桥区区政府组织各乡镇、有关街道在支河乡召开“全区加强村级水利设施管理工作会议”,实地观摩学习,要求各乡镇、有关街道高度重视,狠抓落实,尽快建立村级水利设施管理的长效机制。
5月11日,埇桥区政府正式下发了《关于设立村级水管员的通知》,要求各乡镇、有关街道按支河乡的模式,在各村设立1名村级水管员,建立健全职责明确、布局合理、队伍精干、服务到位的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全面提高基层水利服务能力。
目前,埇桥区325个村已经全部配备了水管员,埇桥区财政设立专项管护资金,每名水管员每月报酬为200元,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管护体制初步建立。
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管护体制建立后,埇桥区全区小型水利设施管护水平明显提升。全区村级共发现损毁工程568处并得到了及时处置,共发现并清除中小沟堵坝392处。在去年到今年的秋冬春夏四季连旱中,村级水利设施全区机井和沟渠发挥了重要作用,全区累计灌溉面积达600多万亩次。
为规范和加强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管理维护,埇桥区下一步拟出台《宿州市埇桥区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管护办法》,将对管护组织与职责、管护人员选聘与管理、管护经费、奖励与惩罚作具体要求,为做好全区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工程管护奠定基础。
埇桥区水利局局长王西臣说:“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和省一号文件聚焦水利,明确要健全基层水利服务体系,我们基层水利工作者的干劲更足了!”
编后: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是农村的重要基础设施,与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密切相关。加强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并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不仅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的关键环节,也是夯实农业基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切入点。安徽省宿州埇桥区在全面开展农田水利设施兴建和再投入的同时,通过采取财政补贴的方式,建立了一支完善的村级水管员队伍,初步建立起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管护体制,为做好全区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工程管护运营打下了坚实基础。他们的做法,解决了农村体制改革后,农村水利工程建、管、用相互脱节,管理主体缺位,只建不管或有人用无人管的问题,为村级水利设施良性运行提供了可靠保障。希望宿州市埇桥区探索出的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工程管护的经验,能为全国其他地区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工程管护工作提供借鉴。
最近更新
- 全国农村供水水质提升技术交流会议在山东德州召开 2023-10-29
- 数字孪生灌区模型推荐清单公布 2023-10-29
- 第四届农业节水和农村供水技术发展论坛暨第九届农业节水科技奖颁奖大会在云南昆明成功举行 2023-10-29
- 水利部召开农村饮水安全保障工作推进会 2023-07-24